淡蓝色的袅袅炊烟飘荡在蜀西黄昏的村庄,小屋里一定有美味的乡间菜肴。这蓝悠悠的炊烟从屋梢缓缓升起是催促在田地里劳作的人们回家的诗意符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回家的微小説,供大家欣赏。

有关于回家的微小説:回家

这十余年客居异乡,读书、恋爱、工作、结婚、生子,花了很多时间痛苦、甜蜜、抑郁、幸福快乐,却总是没时间独处,没时间回忆,没时间常回家看看,现在终于独自踏上开往家乡的列车,灵魂一下子觉得自由了,这是我最喜欢的状态。火车终会停在我的目的地,窗外倏忽而过的池塘、白鸟、农田、水牛虽然不属于任何一个旅人,但却迎合着旅人飘飞的思绪,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地出现。孤单的时候觉得窗外的树极其萧索,平和的时候觉得那村舍、炊烟都如诗如画,爱意正浓时那春水、烟柳都脉脉含情。

又是一个雨天,尚待字闺中时,每逢这样的天气,总喜欢手捧全宋词踱步檐下,大声诵读,尤其大雨时,更觉酣畅淋漓。许是受了这宋词伤春悲秋的影响,客居金陵多年,只要是雨天我便兴致不高,颇有些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意味。为人妇为人母后,即便是雨天亦或是十分惨淡的天气也不能影响我的心情了,大概是因为年岁渐长,已经到了宠辱不惊的时候了。

春愁虽已不会再泛滥,而乡愁日盛,他乡虽好不是故乡,近些年总无由生出廉颇老矣的感觉,美味珍馐横陈却不想举箸,许是怀念故乡明月清风与我同坐而食指大动的那份自在?

近乡情怯,清晨出门时心情尚如少女怀春般不能自已,身体和灵魂距离故乡越来越近时竟有些怅然若失之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已改鬓毛衰。

少时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读到余光中的乡愁时只觉他的比喻朴实无华,乡愁是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成年后再读竟不禁潸然,在异乡求学时与父亲的书信往来、从绿皮车到动车的成沓的车票、奔波千里只为看一眼那冰冷的墓碑,在每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那里,这些大概是共同的情感体验。

故乡是一种情结,由许多看似寻常的意象组成,模糊而又具体,直教人欲罢不能。

有关于回家的微小説:回家

这一年,快结束了。身边少了人声鼎沸的画面,还真有些不习惯。大部分人已经踏上回家的路,而我只有两天的假期,所以走得着急,不过单位还没放假,也不至于太凄凉。到了晚上,小区许多都没有开灯,原本明亮的楼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萧索不已。突然间体会到什么叫人去楼空。

不过,这一切的场景都暗示我,就要回家了。

上了大学,我才真正离开过家。我一直觉得我不算恋家,但是每当临近年末,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的掐着回家的日子。这种心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一样的吧。因为离家近,我选择了汽车。到了车站我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来,站厅的乱凭我的语言系统根本无法描述。太挤了!我拎着包千辛万苦花了半个小时,终于到了买到了车票,转身刚要挤出去,才发现在我旁边蹲着一位农民工大叔,身旁放着一个鼓鼓的蛇皮袋子和一个大包。

站厅里恶心的空气,孩子的哭闹,满地的人和行李......才明白这就是春运。

在车里,无论什么姿势都难受,更睡不着,。我呆呆的看着窗外的风景,祈祷汽车的提速。旁边坐着一位大妈,凌乱的头发和粗糙的手是我对她唯一的印象。也许是看到了我那张臭脸,她主动和我聊天:“小伙子,是大学生吧”我挪了下身子,百无聊赖的回答,“不是,已经上班了”。大妈笑起来“我就说嘛,这长相不是大学生肯定是刚上班的,和我们不一样,春运就是这样,人肯定多,忍忍就过去啦,我是从上海回来的,已经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再坚持坚持就到家了”。想想也是,我最起码不至于说是路途遥远。突然一阵非主流的电话铃声响起,是最炫民族风。大妈接起电话,突然声调高了几度:“是娟娟呀,想不想妈妈呀,妈妈就快到家啦,给你带了很多好吃的。只要你听话,年年给你带。”具体还说了什么我忘了,不过质朴简单的语言却让我感到一种亲情的温暖,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这是一种久违的感觉,我明白,在小时候我也听过类似的话。

等她挂断电话,我突然有了聊天的兴致,我问大妈,“你儿子呀”大妈兴奋的笑着:“嘿嘿,我女儿,5年级,可闹心啦。一年没见,估计又长高了,过年的新衣服我还买了大一号的。”“是啊,现在小孩长得快,阿姨啊,你女儿才5年级啊,按你的年龄来推算,应该和我差不多大才对啊”大妈不好意思的说道:“偷偷给你说,我是还有个大儿子,是和你差不多大,这个女儿是晚生下来的。”我笑了笑,说:“有男有女,挺好的。”

回家的人,想家的人,目光里有种隐隐约约的期待和虔诚。就这样,我和大妈一路聊天,时间过得快了很多。我从她的话中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很多人外出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一年只能和家人团聚一次,每次只能一起呆几天时间,相聚又马上变成了分离。想想,一阵阵心酸的味道。似乎春运,能带给我不一样的东西,我说不清楚。或许回家的路越艰难,到家的感觉,越弥足珍贵吧!

有有关于回家的微小説:回家

如何找张票回家,曾经一直痛苦地困扰着我。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这个时节的难事大事。与往常满嘴长泡着急上火找票不同,今年我提前两个月就买了三张全价返乡机票。

媒体上,有关买票卖票的抢票插件新闻正引发激烈争议。在看似热闹的新闻里,我们读得出这个时代游子的酸甜苦辣,读得出这个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心酸凄惶。

社会开放允许流动以来,春节一直是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大规模的规律性人口迁移。那短暂的时间里,络绎于途的人群川流不息,犹如候鸟一般。无论那些功成名就者,还是远离故乡依旧在挣扎奋斗者,这个时候,都会选择回家与亲人团聚。

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回家之路都是顺畅的,更多人的回家之路充满了坎坷波折。

于是,经常有一些理性的学者和官员呼吁分时休假减轻春运压力,或者呼吁人们留在工作地过年,认为春节回家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确实,在经济理性看来,春节回家,且不说往返一票之难购,拖家带口,千里迢迢,所花不菲,只为几天时间的相聚,确实不经济。

但呼吁者们常常有意无意忘记,人不仅有经济理性,还有感性情感。在绝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还有比经济利益判断更为重要的价值判断。挣扎奋斗不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亲人能够团聚一诉衷肠嘛。

虽然社会生活已快速地被理性和功利主义占领,许多古老的传统冰雪消融,春节也变味了许多,但至今春节仍然是一年中最具中国传统色彩的节日,是代际血亲之间情感交流最难得也是仪式感最隆重的时候,祖先要祭拜,亲人要团聚,工作要盘点,辛劳要松懈,旧账要清结,这样才能迎接新的一年。正所谓辞旧迎新。

所以,过年回家,只是游子一年辛劳后的自觉选择。但在人生的道路上,却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

“我一直在回家的路上,寻找父亲的老宅子。”德国浪漫诗人诺瓦利斯的吟唱,多少可以借用来表达我们的乡愁,对故乡,对亲人的爱和怀想。

如今交通便利了许多,我的经济条件也有所改善,回家探亲次数多了许多。平时,在异乡的都市里,在日常生活的闲暇,在灯红酒绿的喧闹后,我也努力通过笔触,寻找自己回家的路和童年的记忆。

虽说回家的时间方式都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但每年春节我依然像大多数在外地生活工作的人一样,选择回家探望父母兄弟。没有物理意义上的迁徙团聚,心里就一直会空空落落,难以安生。

毕竟,回家是我们的价值判断。在它的面前,一切经济理性瞬间崩塌……

在我青涩的岁月里,模仿着哼唱约翰•丹佛的《村路带我回家》时,我更多只是认为歌曲的旋律动人,那异国情调的歌词,并没有真正打动我。但走过许多地方,头发斑白之后,我才真正明白,无论是异国情调,还是故乡风物,所吟唱的,都是来自故乡土地烙在人类心底的情感,当它的清唱来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天涯海角,它执着的声音,都在提醒我们:“那里的生命年代久远,比树木古老,比群山年轻,像和风一样慢慢生长……”

老人旧屋,中国人谓之福气。有家可回,在这个时代,也是一种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