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落实者,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保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为落实“锻铸师魂”“涵养师德”“提升师能”和“激励惠师”四大行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我校秉承“一以贯之,唯美绽放”的办学思想,确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师发展目标。以“微教研+主题式教研+卷入式教研”三级校本教研为抓手,以“金种子”教师发展规划为保障,以“以学为本”的品质课堂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涵养师德”“提升师能”的有效途径,回归教育本真,为教师专业赋能,促进教师教育智能的提升。

    一、以三级校本教研为抓手,促进教师梯队化成长

    “教学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教研活动更是教师终身的修炼”,“教研”是“强师提质”的法宝。多年来,实验学校深知校本教研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致力于夯实校本教研,深化学科内涵发展,提升教师团队素质,打造品质课堂。形成了“日常微教研+备课组主题式教研+卷入式教研”三级校本教研体系。激发教师的教科研热情,更新教师的科研理念,提升教师教科研方面的认知水平,让每一位老师都愿意参与到教科研工作中来,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体会到教科研的魅力,让教科研成为教师个人成长的催化剂,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新动能。

     1.微教研,研之有物。


      实验学校2013年建校,年级平行班10个左右,同学科同年级备课组教师队伍庞大,为了促进教师队伍的共同提升,学校提出天天进行微教研的要求。所谓“微教研”,即小话题常教研,三五两人,随时随地教研。话题可以是一个教学难点,一个教学知识点,可以是作业中的问题,学生的常规表现,也可以是教学中存在的小困惑。有问题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多年来,实验学校小学部的教师随时随地“微教研”已经成为了常态,观摩晨读、展示常规、主备说课、备课组听评课、梳理教材、交流教学思路、修改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老师们翻阅课标、解读教材、分享经验、指导新教师。备课组教师通过草根式的“微教研”, 解决备课、上课、作业、常规教学中即时的小难点,小问题,小困惑。形成了三环五步集体备课:即个人初备、形成教学思路→一次研讨、共同备课→主备试教、集体议课→二次研讨、形成共案→个性执教、反思提升。力求在同伴互助下打造“学习共同体”,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其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目的是“共同提高”。

      微教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备课老师们做到“心中有标,落地有效”,带动新教师快速走上成长快车道。在团队的智慧碰撞中,提升整体师资力量,美美与共,聆听师生生命成长的声音。

     2.主题式教研,研之有效。


    备课组“主题式”教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老师们围绕一定的主题和内容,研究教材、优化教学、分析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反思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之道。这样的教研不仅能避免教研活动随意性和浅层次,同时,也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引领——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反思研讨——总结经验”的流程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构建高质量的品质课堂,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疫情下的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低段识字教学的研究”“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生活化”的研究”“数学游戏的研究”……教研中,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以某个典型问题为突破口,以课例为载体,备课组围绕研究主题,有目的的进行观评课,然后再进行集体研讨,反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研究中,备课组每位教师围绕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畅所欲言,或“引经据典”,或“案例分析”,或“实践证明”。这里既有谆谆教导的“教诲”,也有锋芒毕露的“谏言”,他们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路研究,一路收获。

     3.学科组卷入式教研,研之有道

    “卷入式”教研,从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出发,以“课例+现场互动”的组织形式,以课堂观察为手段,通过三轮课堂的研讨和实践,将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全员卷入、全程卷入,在解决问题、总结研究经验、打造精品课例的同时促进学校不同梯度教师的共同成长。

     我们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的主题研究,加强了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活动分三大流程,沿着“问题—学习—实践—反思—提高—再实践”的思路螺旋上升。活动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五个学科,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第一阶段,备课组首先根据课堂现象搜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学习,形成理论体系,利于实践。第二阶段,课例研究,探讨策略。根据主题,按照“备课组新秀试教——教研组名师立标——教研组骨干再教”的流程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探索、实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策略。第三阶段,总结推广。教研组将研究的问题、课例、策略进行系统的反思、总结,能够将一节课例的经验推及到一类课例,将一个小专题的研究经验,拓展到一类问题的解决。

    “卷入式”教研,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为载体,从专业的视角,把教学理论、学科理论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研究和反思中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素养的提升。将全体教师卷入其中,激活一线教师“草根”的内驱发展动力,实现从“精英教研”向“大众教研”的转变。


      二、以“金种子”发展规划为保障,构建教师发展平台


      实验学校建校以来,每年有一大批的新教师入职,这些新教师无论是师德提升、教育管理、教学技能等方面亟待培训。为促进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胜任教育教学岗位,我校制定了“金种子”发展规划,以课程的形式推动实施,同时纳入“青蓝工程”师徒对接课程。

     “金种子”培养规划以校本培训课程的形式,采用理论实践结合、必修与选修相并行、研训一体的形式,重在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实效。

       必修一:专题培训课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等教育教学相关政策文件解读及学校教育教学制度。


      必修二:“青蓝工程”对接课程

    学校组织聘请部分教龄在5年以上有责任心的骨干教师与参训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在教学理念、方法、技能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全面指导和定点帮扶,师徒双方签订培养协议,落实师徒各自的职责。结对满一年后师徒双方可自愿申请出徒,学校组织过程性资料和终结性评价考核,合格出徒的师傅徒弟双方计入相应评价,未能出徒的自动转入下一年师徒结对,继续履行相应职责。


      必修三:主题论坛

     上学期主题:“教育即影响”,结合个人发展规划进行。下学期主题:“教学悟道”,结合个人培养汇报展示进行。


      必修四:校本教研

     依托学校集中举行的校本教研和年级组集体备课等方式对参训教师进行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批改与布置、课堂教学设计与流程、教学反思与研究等方面的培训。


      选修:个人自学

      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教育著作,每人订一份教育教学类刊物。

     金种子培养计划为期1—2年。通过通过师德培训、基本功培养、课程解读、教师汇报课、教师论坛等活动,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促进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旨在让新入职教师胜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融入学校文化的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一批专业素养较高的青年教师进行后期重点培养。并以项目规划、任务驱动的形式带动部分骨干教师的提升,以此推动学校教师队伍梯队化成长。

      三、以多元活动促转型,提升课程执行力

     在不同教师群体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以活动促素养提升。主题师德演讲活动,让每位教师在明确责任的同时,学习教育教学管理的经验;语文范文朗读比赛、三笔字比赛;数学说课比赛等实现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交流会、品格教育主题班队会的召开,在分享经验的同时,增强班主任、辅导员团队的整体实力;名师引领课,团队展示课,教师汇报课提升不同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参与学校论坛,以论坛促培训,在个性化解读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假期读一本好书,让每位教师走在读书成长的道路上。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教师素养,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保驾护航。

     守匠人之心,琢时光之影;为专业赋能,促教师成长。在教育智慧的润泽下,全体实验教师必将凝心聚力、潜心研究,实现智慧共享,打造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师队伍,在落实“锻铸师魂”“涵养师德”“提升师能”和“激励惠师”四大行动中,严师德、提师能、促发展,推动学校的教育品质再上新台阶。